台股投資怪傑之24 專注於事件交易的高手

By | 2021-07-29
今天來跟大家介紹這位怪傑,跟我先後都曾經在同一家法人工作,雖然時間沒有重疊,但都聽過對方,後來他成為XQ的客戶,透過我們都認識的前同事,大家變成偶爾一起喝兩杯的酒伴,我們當年在老東家工作時,有一任主管,設了一個投資行事曆,在一個可以填日期的大白板上,讓我們填上負責的公司 預計要發生的事件,像是法說會 除權除息日等等
公司做XQ的時候,我就把這個行事曆做到XQ裡頭去 後來跟他一聊,才知道他現在的操作,完全都是盯著投資行事曆,從各種不同的事件裡,尋找有差價可以賺的機會,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他的操作手法
這位朋友 現在負責管理一個淨值下跌容忍度很低的半官方基金,這個基金希望每年可以有7-8%的報酬,但如果單月虧損超過2% 下個月的主管會議就會被叫去說明,嚴重的話會被停權。
一般來說,這樣的基金會很難操,但這位朋友一待就十多年,我原本以為他是靠消息押到大漲的股票,聽他細說,才知道原來他有一套很一致性的操作邏輯
他的邏輯就是所謂的事件交易及季節交易
每檔股票隨著時序的變化,都有一些固定的儀式,像是每個月十號之前會公布最近一個月的營業收入,一年四次公佈財報,有些公司會開法說來公佈財報數字並給出未來展望,每年有股東會,之後會除權除息,有些季節分明的個股會有明顯的淡旺季
他的操作方法就是把這些時間一到就會發生的事件列出來,提早研究那些會明顯影響其短期股價的波動,在消息公佈前就預先進場,等到利多曝光股價有所反應時就獲利了結。
除了法說及營收等有固定時間的事件之外,他以往也會交易那些會加入MSCI成份股,會開始開放信用交易等這些突發事件的股票,不過後來發現近來這些事件對股價的影響有限,且這麼做的散戶也不少,就不再作這類的事件交易。
他告訴我說目前最常作的交易之一就是上市櫃公司發可轉債,或是老板直接找外資買價外買權的事件交易,他說現在非常流行把可轉債分拆成個股選擇權及公司債兩塊,大股東等於是用小小的成本拿到了一個價外的個股選擇權,大股東想要大賺一筆,就是在可轉債發行前把股價壓低,訂出一個相對低點的轉換價,可轉價定完價,拿到個股選擇權,再搭配基本面的利多,讓股價回昇。
至於老板買價外買權的作法,原理跟可轉債一樣,但因為不公告,必須從外資的進出來找蛛絲馬跡,他說如果那些大咖外資沒有寫報告,但最近有很穩定站在買方的公司,就可以特別去留意,特別是這些外資只是要避險,成本愈低愈好,所以操作上不會想要剌激股價,觀察久了,就可以找出這樣的股票。
他說,配合這樣的節奏作事件交易,是他每年獲利蠻重要一部份,
其次,法說會前的事件交易,是另一個獲利的主要來源,他說,其實從近期的營收數字,對法說會可能公佈的數字,心中多少有點譜,如果籌碼面上,大股東在法說會前也是站在買方,那這樣法說會公佈利多的可能性就更大
另外,除息後進場買預判會填息的高股息股票,則是另一種交易方式,他說市場很看好的公司,除息當天一開常常都填了一半以上,潛在上漲空間有限,反而是那些獲利平穩但沒有太爆發成長的個股,有較大的獲利空間
最後一種交易邏輯是季節性交易,像是以往每年暑假前佈局有大Game要上市的遊戲股,或是去交易那些即將進入旺季的個股
我有試著照他介紹的方法去寫一些事件交易的程式,有一些也有跟大家分享過,先前也整理了一些放在選股中心裡
但回測起來,有些勝率夠好,但像除息後的填息交易等等,勝率就沒有那麼理想
我請教他這個問題,他問我說是不是把所有股票都拿去跑?
我說是啊,他說他們基金公司是有股票清單的,有些過往記錄不良的公司是不能進股票清單的
我問他那怎麼設黑名單,他跟我說,主要就是過去有不良記錄,發言人或公司老闆發言跳票記錄多的,都列入黑名單,另外就是財報透明度太低,佔營收比重高的客戶無法識別的,都必須剔掉,當然流動性很差,有進無出的,也必須濾掉
後來我自己學他也建了一個黑名單
濾掉這些股票後,回測的數字就好很多
我問他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操作方式,他說其實他的個性原本就是屬於那種比較保守的人,主動式基金大押成長股拼績效的作法,他覺得比較不適應,反而比較習慣這種每個月從市場的特定機會裡賺錢的方式,他說他賺的錢都是資訊落差的錢,法人可以call公司,原本就會有資訊優勢,但事件交易很多時候,未必要call公司,只要努力作功課,算數字,再結合對公司歷史的了解,其實還是蠻ok的
我問他如何分散風險
他說他很少單一個交易動用超過2%的部位,因為他們有單月虧2%要去報告的規定,所以他如果當月手氣不好,就寧願先停止交易,等下個月再重新來過
我問他這麼操作在多頭市場會不會績效被大盤打敗? 會不會在內部有些壓力?
他說大家都在追求高報酬但低風險的交易模式,他的作法在多頭市場其實報酬率不會差,只是分段賺,因為很多套利方式都跟公司未來展望有關 這些策略在大盤急劇拉回時,持股會受傷,但相對的,像填息行情這種交易方式,他的預期報酬空間反而變大,而且如果真的是個股基本面的表現都到滿足點了,像法說會行情這種會公佈的好消息就會變少,自然進場交易的機會就會降低,事件交易長期下來,反而是多頭市場有穩定表現,空頭市場比buy and hold能保護淨值
最後我問他是如何發展出這樣的風格
他說他年輕的時候,也有追逐最高絕對報酬的時候,但1998亞洲金融風暴及2000年的網路泡沬風暴,讓他兩次背重債,第二次時連房子都賣了,搬回去跟家人住,後來痛定思痛,從此只做有資訊優勢的交易
我寫這系列時,常跟大家感概,每個人的個性不一樣,人生經驗不一樣,交易的方法未必要一樣,這位怪傑找到了最適合他個性的工作及交易方式,寫出來給大家參考
祝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