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價值型投資者的作法,股票操作就是算出股票的真實價值,然後在股價遠遠低於真實價值時進場,等到股價回到真實價值之上再獲利了結。至於如何計算真實價值,有人用本益比,有人用現金殖利率,有人用淨變現價值,有人用重置成本,有人用現金流量折現,書上的一個建議是直接看個股評級中各家券商研究員給的目標價。不同的方法適用不同類型的公司,不過上述的方法都太專業,不大合適我們一般散戶,今天來跟大家介紹幾種我常用的,計算相對簡單的方法。
一,EV/EBITDA。
這是用企業價值/EBITDA,這個算法比較適合獲利波動沒有太大的公司,詳細的介紹請參考連結
二,股東回收年限。
這是用股價淨值比去除以股東權益報酬率,在不考慮複利的情況下,計算以目前的股價去買,用目前的ROE去算,幾年可以回本,這種算法頗合適那些ROE不錯且穩定的公司,詳細的介紹及腳本請參考連結
三,營收市值比。
這兩年台股也開始流行併購,用營收市值比可以初步呈現一家公司被併購的價值,這種算法適用於本身所處的行業處於不完全競爭且市場有大咖級企業的公司,具體的介紹可以參考這個連結
四,股息折現法。
這幾年定存利率低,股市又走多頭,存股的概念成為顯學,所以一檔股票到底值多少錢,變成用股利除以目標報酬率。例如每年配三元現金,如果你希望每年的報酬率是5%,那麼這檔股票的目標價就是3/5%=60元,這種估算方法,比較適用於配息穩定,護城河高,業績不易衰退的公司,選股的腳本可以參考這個連結
五,考慮成長率的股息折現法
對於那些成長股,如果用第四種的估法,會低估合理價位,如果用近年來最低股利成長率來當成未來股利的成長率,就可以算出考慮到股利成長率的目標價,具體的腳本請參考這個連結。
六,考慮營收成長率的本益比
在用本益比來計算目標價時,我們會願意給成長股較高的本益比,而衰退的公司,則只能用低的本益比,我寫過一個腳本,營收年增率超過15%的股票,用20倍的本益比,衰退的,用十倍的本益比,在兩者中間的,用 1 5倍本益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個連結
七,未來五年營業利益+淨值。
太遠的事情我們看不到,保守的作法是假設未來五年本業賺的錢都跟今年一樣,然後把這些錢加起來再加上淨值,就是保守估算的公司價值,這個方法比較適用於那些剛接到大單,未來幾年會不錯,但之前不大好,股價目前還在起漲階段的公司,算法可以參考這個連結
以上的七個算法都算單純,各自可以應用在不同類型的公司,不過算法過於簡單的壞處就是挑出來的股票還要一檔一檔作功課,這是跑不掉的業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