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未來的大金剛 ~ 我的美股投資經驗談之二

By | 2019-06-11

我投資美股的歷程,最早是因為當研究員,會得到台廠上游品牌廠給的單量預估數字,有時候從數字中,會知道那些公司接下來一季的營收會爆發式成長(如當年的Dell),所以就會興起直接投資品牌大廠的念頭,後來2000年網路泡沬之後,這樣的機會變少了,但反而是開始接觸到一些新興的網路服務,這些服務我自己用得上,使用的 體驗不錯,最重要的事,這些服務開始從美國走向全世界,這樣的模式跟我們以前唸過的龍捲風暴,大金剛法則很像,後來我就開始聚焦在這一類在美國稱霸,開始打世界盃的公司,我買過Facebook ,adobe,intuit,netflix,gopro,除了gopro之外,其餘的都讓我有不錯的投資報酬,今天我就來跟大家分享這樣的投資體驗。

我非常喜歡跨越鴻溝,龍捲風暴,大金剛法則這三本科技股投資必看的書,書裡面基本的概念可以用下面幾張圖來說明

上圖是跨越鴻溝的概念,意思是任何一個科技產品 或服務,一開始是 吸引科技狂熱者 ,然後早期採用者開始採用,接下來如果能夠跨越鴻溝,讓早期大眾會開始採用,那就會進入龍捲風暴,同一個產業如果有類似的競爭者 ,那就看誰能順利通過龍捲風暴,並且滲透進晚期採用者,最後搶食了這個領域的最大塊的餅,成為行業裡的大金剛。

通常一家科技股在美國掛牌時,往往都是已經跨越鴻溝往大金剛之路走了

我們可以從這些公司裡去挑出那些我們真心喜愛其服務,覺得會變成行業巨頭的公司,然後開始分批的建立持股。

例如剛剛宣佈併購Tableau的Salesforce,當這家公司在2004年6月掛牌時,是一家在雲端上作CRM的公司,我發現有這家公司是在2011年我讀到了這家公司CEO寫的一本書

研讀之下,我發現這樣的模式好處是,任何一家公司都不用花大錢自建系統,就可以享有CRM系統的服務,而且隨著他服務的業態愈多,他的模組會愈完整,所以我就開始留意這檔股票。

後來這家公司開始把這樣的模式推向全球,市值也開始水漲船高。

Facebook是另一個例子,我是在2005年5月開了臉書帳號,覺得這服務可以讓臉書非常了解每一個人的偏好及興趣,如果它推網路廣告,應該可以跟google一拼,後來FB掛牌時我就進場,後來股價跌了一陣子,所以解套沒有多久我就跑了,痛啊!

類似的經驗也發生在Netflix上。

從這些例子,我得出了一些心得

一,一直去找那些我們自己用起來覺得有中的服務

二,這些服務最好是走訂閱制,企業有持續的收入

三,這行業會大者恆大,新進者很難挑戰

四,不一定要在IPO的時候追高,但只要覺得這家公司會成為業界大金剛,就應該開始定時定股買進

五,買到大金剛要抱牢,頂多減碼絕不出清。

去年有不少的所謂獨角獸掛牌,大部份的公司都是衝高後就下滑,但如果符合上述五個原則,則不妨列入觀察名單,看看它們能否之後可以再創佳績,成為業界中的大金剛,例如spotify這家音樂串流公司

 

以及正準備上市的slack,airbnb

 

以上是我自己投資美股時挑成長股的經驗,我的問題一直都是賣太早,但如果標的會成為全球的大金剛,真的就抱緊一點。

未來再跟大家分享我更多的美股投資經驗

 

人人都是巴菲特美股即時報價免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