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盤量差指標

By | 2016-01-26

在XS裡頭有提供兩個欄位,一個是內盤成交量,另一個是外盤成交量,當您把這兩個欄位應用在加權指數這個商品時,系統所提供的這兩個欄位數據是整體市場普通股合計的內盤成交量及外盤成交量,而這兩個數字,可以讓我們清楚了解整體市場追價(外盤成交量)與殺低(內盤成交量)的力道。

今天要介紹的第二個大盤指標,就是用來計算這樣的力道,我稱之為”內外盤量”

它的腳本如下:

input:period(5);
input:period1(20);
setinputname(1,"短期移動平均天數");
setinputname(2,"長期移動平均天數");
value1=GetField("內盤量");
value2=getfield("外盤量");
if value1<>0
then value3=value2/value1;
value4=average(value3,period);
value5=average(value3,period1);
value6=value4-value5;
plot1(value6,"長短天期差");

 

這個腳本的演算邏輯如下:

1.先算出內外盤比: 外盤量/內盤量

2.分別算出內外盤比的五日平均及二十日平均

3.把五日平均減去二十日平均

從計算方法我們可以了解,這數字會在零上下游走,大於零代表近五日的外盤與內盤量比,優於近二十日的平均情況。

所以如果目前大盤屬於盤整格局,這數字應該會在零上下游走,如果大盤是多頭走勢,追價積極,這數字就會很明顯是正的,如果是下跌走勢,追價意願不大,則會是負的。

它的好處是,因為是五日均值與二十日相比,所以在大漲大跌之後,容易出現高檔或低檔鈍化的現象,進而形成一個領先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