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

By | 2021-04-27

這幾日,成交量4千億幾成常態,大家見面都在問,成交量到底是從那裡冒出來的? 4千億是高點,還是會是未來的常態?今天想跟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議題

先看一下這張圖

在2012到2019年間,TSE每天成交量一般都在1000億左右,就算在2018年,指數長期在萬點之上,但也只不過有4個交易日成交量突破2000億

但從2020年開始,這一年多來,TSE的成交量就非常明顯的回升,

 

特別是疫情開始之後,2000億的成交量變成常態,接著從去年12月份開始,成交量開始往3000億接近,今年一月起,多次看到4000億,然後經過三月份的休息整理,四月份迄今大多天數成交量都在4000億以上,我們必須先去了解這樣的成交量變化是怎麼產生的,這樣才能對後市有更精準的判斷。

首先,我們看看2020年第一季到第二季之間到底發生什麼事?

一,疫情。 農曆年後的疫情讓大量台商留在台灣,這些人閒閒沒事又不能到處亂跑,股市便成為他們流連之地

二,逐筆撮合。2020年3月29日,開始實施逐筆撮合,非常巧合的是,4月起日成交量就很少低於2000億,我們的觀察是,逐筆撮合交易制度的實施,讓更多的套利交易可以被實踐,這部份創造了更多的交易量

下面這張圖是外資佔交易比重的長期走勢圖

從這張圖來看,在日均量從1000億跳到2000億的2020年四月,成交量多了1000億,但外資佔成交量比重跟以往沒有太大的差異,外資佔成交量比重是一直到今年四月的4000億日均量之後,才從25-29%一路降到20%,這代表,在成交量2-3000億的成長過程中,外資是參與者,並沒有掉隊

同樣的概念,也可以用來觀察投信

從上面這張圖來看,投信在去年12月之前,佔大盤成交比重一直都非常的穩定。

所以我們可以說,外資跟投信在成交量2000到3000億的成長過程中,是穩定的參與者,但當成交量從3000億往4000億衝時,這新增的1000億成交量,他們就跟不上了。

那這些成交量從那裡來呢?

首先是交易戶數的變多

2017-2019年這三年,每年的有交易人數,從310萬成長到330萬,每年大約增加10萬戶,但去年這個人數是437萬,大約增加了100萬人,2019年,每個月有交易的人數約莫在200萬人上下,這個數字在3月份跳到了300萬人。

這新增的100萬人,就是成交量成長的重要來源。

人數的增加代表進到市場的資金在增加

各位可以參考下面連結的這個網頁

證券劃撥存款餘額VS台股

這是財經M平方的圖,我們會發現,這些新開戶者帶來了大量的資金

除了自己帶來的資金之外,信用擴張也是成交量的重要來源

從上面這張圖我們會發現,融資餘額從去年3/19日的929億元,到昨天達到2678億元,也就是這段時間,市場參與者從券商借了1700億台幣來參與市場。

以上是成交量增加的結構,市場撮合制度的變革,疫情,企業獲利的提昇帶來了100萬的市場新參與者,帶來了新的成交量,大家千萬不要用以往的股市結構來研判底部量。

至於交投熱絡是不是代表這個盤太高了? 要崩盤了?  基本上還是看企業獲利能不能支撐上漲的股價,接下來企業要公佈第一季獲利了,之後我們再來看看企業的獲利能不能撐得住這樣的指數!

 

 

我把外資交易比重及投信交易比重這兩個指標的腳本附在下面

外資交易比重

value1=getField("外資買進金額");
value2=getField("外資賣出金額");
if volume<>0 then
value3=(value1+value2)/(volume*2)*100;
plot1(value3,"外資交易比重");
plot2(average(value3,20),"MA");

投信交易比重

value1=getField("投信買進金額");
value2=getField("投信賣出金額");
if volume<>0 then
value3=(value1+value2)/(volume*2)*100;
plot1(value3,"投信交易比重");
plot2(average(value3,20),"MA");

祝大家操作順利

 

推荐碼@XQ8899

XQ全球贏家下載連結

XQ超人氣加值模組介紹

XQ手機版支援下單

XQ量化交易平台學習地圖

統一證券開戶連結

群益金鼎證券開戶連結

華南永昌開戶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