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發財橘子

想要自己做功課的投資者書單 part2

這一篇開的書單是跟全球經濟情勢有關的書,由於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國家,加上外資對台股有變大的影響力,所以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往往會導致台股一夕間風雲變色,因此,了解國際金融市場的連動關係,以及研判全球,特別是美國市場的景氣變化,就變成自學型投資人必修的功課,上一篇從企業生命循環的觀點,跟大家討論找出轉機股與成長股的方法,今天則是從國際金融市場與全球景氣循環的視野,跟大家介紹幾本這方面我覺得寫的不錯的書。

一、John J . Murphy的金融互動技術分析相關著作

這本書1991年就出版了,我當時在當外匯交易員,第一次學到匯市、債市、股市及商品市場的連動關係,原來金融市場還可以看A作B,仿佛發現新大陸。

後來2004年同一位作者又寫了下面這本書,算是第一本書的引伸之作。

這兩本讀通了,就可透過金融市場間彼此的連動關係,對大方向有自己的研判工具,培養出對大盤多空方向的預判能力。

二、美股大架構的相關書籍

這方面的書,我會推薦這兩本:

這本書跟下面這本看準市場脈動投機術是同一個作者的:

他就是頂頂大名的Peter Navarro。

這兩本書可以讓我們對於美股資金的流動,以及驅動股價的各種因素,有更清楚的認識,裡頭有介紹一些網站,是我們自己做功課時,不錯用的工具。

三、學習看美國經濟指標相關的書

我寫過一篇文章,介紹華爾街日報寫的:美國最重要的五十個經濟指標 ,也寫過一篇總體經濟說明文

對我來說,定期公佈的美國經濟指標,是研判大盤多空轉折點的重要參考依據,關於介紹經濟指標的書不少,我介紹我看過的:

美國經濟指標是我在研判目前全球景氣循環位置很重要的工具,以上這兩本書對於這個議題有不錯的說明,值得一讀,其中有一本好像絕版了,還好目前市面上介紹美國經濟指標的書也還有不少,大家也可以找找看。

四、跟景氣循環有關的書

我之前有跟大家介紹一本書:景氣循環投資法

近期跟這個話題有關的書還有幾本,但我會先推薦大家看以下這本書:

先了解景氣為什麼循環,就可以學會研判目前景氣在什麼位置?才可以找到對應需要開始留意的股票。

以上是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書單,這些書建構了我對全球財經市場未來走勢的想像,推薦給大家。

想要自己做功課的投資者書單 part1

前陣子公司新人茶會,有同仁發問,如果想要斜槓成為一個專業投資人,我建議要看哪些書?剛好離過年還有三個交易日,我就來跟大家分享我的私房書單。

今天第一天,先跟大家分享跟研究一家公司長線發展相關的書。

一般來說,上市櫃公司,跟植物一樣,也會經歷萌芽,增長,繁盛,枯萎等不同的階段。我個人偏好投資轉機股,成長股及處於谷底的景氣循環股這三大類。

轉機股跟成長股有一個共同的特色: 有產品正處於即將被大量採用的階段。

那要怎麼研判一家公司的服務有沒有即將被大量採用?我建議大家參考龍捲風暴三步曲。

這三本書書名分別是《跨越鴻溝》、《龍捲風暴》及《大金剛法則》:

 

 

這三本書主要是講一個新技術,新服務的生命週期,以及企業要如何持續不斷的調整自己的腳步,讓自身能夠持續的創新,推廣新的服務,並且帶來業績的持續成長。

第一部書《跨越鴻溝》是作者第一次把新服務生命週期各階段明白的標示出來,作者認為一個新技術的被採用,初期會由科技偏好者先成為客戶,接下來會吸引早期使用者,然後如果企業及產品都OK,開始進入早期大眾的採用階段,接下來就是晚期大眾會加以使用,到最後連落伍者都會使用,產品客戶的成長率在早期大眾進場時達到最高點,然後成長率就開始走下坡,等到剩落伍者開始使用時,這新技術新服務的普級率就接近100%了。作者畫了一張圖來表達這樣的情況,我放在下面供各位參考。

 

 

例如像Apple最新的VR產品  Vision Pro即將發佈,初期的使用者會是那些對創新技術狂熱及高瞻遠瞻的早期採用者。

所謂的跨越鴻溝,就是這項新服務在被技術偏好者及早期採用者使用後,推不進早期大眾,只取得15%左右的普級率就開始推不動,

例如像先前很有名的隨身攝影機GoPro,曾經被很多人看好的 3D列印等等產品。

那要怎麼跨越鴻溝呢,作者寫了第二本書叫《龍捲風暴》,他觀察到一項新的服務一旦啟動了龍捲風暴,順利跨越鴻溝,就會往市佔率接近100%靠近,作為一個投資者,看到那家公司的產品極將括起龍捲風暴而盡早買進,就算是以當時的估值來看是追高了,但往往回過頭來看,卻是買在歷史的低點區。

例如當年在iPod上市時就跑去買蘋果的股票。

括起龍捲風暴的企業,就是作者第三本書所稱的《大金剛》,第三本比較像是選科技股的參考書,有空可以拿來印證,但他的理論基礎主要在第一本與第二本就完備了。

對我們這類投資人來說,最重要的課題在於,上市櫃公司推出的新產品新服務,能不能在捲起龍捲風暴前,就判斷出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能跨越鴻溝,並且提前佈局。

作者認為要跨越鴻溝有三個要件:

  • 要具備非技術背景人士認同的實際價值
  • 要找出一種能確實把握新產品價值與威力的重要應用
  • 要讓最終使用者沒有技術勝任能力的問題

這三點合起來,就是說一個產品要跨越鴻溝就必須是連一般人都覺得有其實際價值,且可以從產品的應用中清楚的展現這樣的價值,而且這樣的應用必須讓最終使用者很容易的就能上手。

其次,產品銷售給不同階段的USER,因其採用型態的不同,必須針對採用者的心理狀態,調整行銷的策略和戰術。

針對這一點,有兩個原則:

  • 做好市場區格~~在此作者認為採購時會相互徵詢意見的人稱為同一個市場的客層
  • 要啟動龍捲風暴一定要先爭取技術狂熱者等早期採用者的認同

再來就是高瞻遠矚者要的不是改善(improvement),而是突破(breakthrough)~~這些人不計較價格,但要的是好貨色。

與高瞻遠矚者打交道要能成功,必須:

  • 經由長時間的奮戰而順利完成
  • 使得我們可以產生一個可供銷售與推廣的產品
  • 使客戶在營運上大幅躍升,從而得到堅實的投資報酬

要跨越鴻溝就是要說服早期實用者買單,而這群人絕不當先鋒,買東西一定多次再三詢問朋友,參考網路意見,並且最好等高瞻遠矚者效益出來後再下手,所以針對這族群銷售的key word是:「關係」和「示範參考」。要賣東西給這種人,大公司,名門正派很重要,要變成市場領袖也很重要。

至於晚期大眾,則是反對不連續創新,屬於保守派,但卻佔市場的三分之一,找到稱手的工具就很不願意換。對這種客戶必須等到提供得出「完整解決方案」時,再去接觸他們,或者說透過先前三種人的協助,把產品做的與舊產品沒有太多移轉成本時,再去接觸他們。

例如iPhone再怎麼做,對於那些Android手機的愛用者,就是攻不進去,重點就是這些人找到稱手的工具就很不願意換,而蘋果並沒有找到讓這些人移情別戀的強大動機。

要跨越鴻溝時,一開始要非常專注在一個特定的市場目標上,從中建立絕對的主導地位,將競爭者徹底趕出去,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更廣闊的營運擴張行動,就像諾曼地登陸一樣,全軍殺入搶攻海灘,站上去了,再從這裡打到全歐洲,這就是所謂的D-DAY策略。在這個階段,唯一要做的就是攻擊,再攻擊,集中火力在一個利基市場。這個利基市場必須是可立即達成的,而且對長程發展提供槓桿作用。

以Netflix的發展歷程來說,紙牌屋這個劇集的上映絕對就是所謂集中火力的代表作,這個花了Netflix一億美元的影集,為其帶來300萬個新用戶。

所以我們在研判一個新服務或新產品能不能跨越鴻溝時,可以專注在看看企業把重兵擺在什麼地方,而我們覺得這樣的佈局能不能一舉佔領重要的灘頭堡。

以特斯拉為例,如果只是製造電動車,我覺得電的成本及推出不同車款的速度,一定不如比亞迪,但如果它把力氣集中在自駕系統而且真的有重大突破,且搭配Space X的低軌道衛星系統,讓自駕系統隨時隨地都有很強大的通訊功能,那麼特斯拉就有機會更上一層樓,反之,如果公司的重心都放在別的事情上,那麼就給了其他對手迎頭趕上的時間。

這三本書是我在尋找成長股與轉機股時最重要的工具書。

例如我上次介紹去年美股投資歷程時介紹過的減肥針概念股,就完全符合要跨越鴻溝進入早期實用大眾的條件。

世上胖子多, 這家公司如果沒有競爭對手,又可以把針劑進化成減肥藥,那麼就有形成龍捲風暴的機會,如果像現在這樣需要每週上減肥門診打針,那麼還只是停留在跨越鴻溝的過程中。

但,看股價的表現就知道,很多賭它會跨過這個鴻溝。

看完這三本書,對我研究成長股及轉機股有很大的啟發,當然不大可能看完後就變股神,像我先前看好電動自行車的普級而去買了巨大,結果踫到疫後庫存大增而只能停損出場,但也因為看了這三本書讓我買了減肥針概念股,買了推出copilot的微軟,之前買了特斯拉等等。

讓我沒有內線也可以在市場上不斷的尋找新的產業與方向。

特別是因為公司跟IB的合作關係,讓我留意到美股市場裡那些正在跨越鴻溝的股票,我非常感激臉譜書局翻譯了這三本書,雖然已經絕版,但當年可是暢銷書,所以舊書店裡經常看得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以下也列出先前我寫過的一些相關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可能進入龍捲風暴的公司

股市新手如何用XQ學股票投資?(四)

從大趨勢中挑價值型成長股的老前輩

專攻破壞式創新的台版木頭哥

XQ個股分析的使用說明書之一

尋找未來的大金剛

 

低貝他的股票無量變有量

有天看盤時,突發奇想,那些平常沒什麼波動的好公司,如果突然出量,不知道可不可以搶短?  怎麼定義沒啥波動?還有,要怎麼定義好公司? 成交量要超過多少才算是出量?

今天就是來探討這個問題。

要衡量波動情況,【XQ選股中心】裡有一個欄位叫貝他值,它的定義如下:

貝他值指的是個股的股價變動與市場大盤指數變動的相關性。
也就是當大盤市值平均上漲/下跌1%時,個股的漲跌幅將為β%的水準。

所以如果貝他值是0.5,代表大盤波動1%,個股只波動0.5%

接下來我們來定義什麼叫出量。

以下是無量變有量的腳本:

 
input:v1(500,"前一根bar成交量");
input:v2(2000,"這根bar成交量");
if trueall(volume[1]<=v1,10) and volume>v2 
then ret=1;

 

過去十天成交量都不到500張,突然增加到2000張以上。

另外再加上ROE大於6%的條件,來過濾掉那些獲利能力有限的公司。

過去七年,所有普通股,停損停利都設為7%的回測報告如下圖:

這是一個MDD很小,但勝率有三戰兩勝且可以打敗大盤的選股策略,代表好公司平常波動很小,一旦出量,的確值得我們留意。

===

● XQ【盤後量化選股模組】($1,000) 完整介紹 ➤https://xqcom.pse.is/5kfty2

● 首次訂閱享7天鑑賞期,首次購買輸入官方優惠碼「@XQ8899」,可折抵模組費用$100!

● 量化交易超值方案!購買就送:【量化積木+台股進階】(總價值$800)

投信大買的獲利能力創新高股

毛利率或營益率創多年來新高有沒有意義? 最近我在研究這個問題時發現,如果搭配近期漲幅不大及投信買超的話,有一定的勝率及報酬率,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個我觀察到的現象。

首先分享兩個腳本:

一、毛利率或營益率創長期新高

settotalbar(28);
value1=GetField("營業毛利率","Q");
value2=GetField("營業利益","Q");
input:period(28,"過去N季");
if value1=highest(value1,period)
or value2=highest(value2,period)
then ret=1;

二、最近N日漲幅小於M%

input:period(10,"計算區間");
input:ratio(10,"最低漲跌幅");

value1 = rateofchange(close,period-1);
if value1 < ratio then ret=1;

outputfield(1,value1,1,"區間漲跌幅");

上面這個是系統內建的腳本。

接下來是投信買超的部份,

我用的條件是投信買超大於500張。

這三個條件合在一起,回測所有非KY的普通股,停損停利都設為7%,過去七年的勝率接近六成,時間加權報酬有190%,算是有一定的超額報酬,代表如果一檔股票毛利率創七年新高,近期漲幅不大,且投信站在買方,是頗值得我們留意的。

接下來我加上幾個濾網:

一、毛利率大於5%。畢竟如果毛利率太低,創七年新高的意義就不大。

二、收盤價小於150元。 高價股跟毛利率的相關性就沒有那麼大了。

加上這兩個濾網,勝率跌到57%,但報酬率達到321%。

我發現,投信買超不夠力,最好加上代操也買超,所以再加上前十大券商合計買超佔成交量一成以上,以及成交量大於1000張這兩個條件。

加上去之後,勝率達到61%,總報酬率也達到600%。

以上大致是我對於毛利率或營益率創多年來新高的研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進一步作調整,祝大家封關前的每個交易日都賺大錢。

===

● XQ【盤後量化選股模組】($1,000) 完整介紹 ➤https://xqcom.pse.is/5kfuk4

● 首次訂閱享7天鑑賞期,首次購買輸入官方優惠碼「@XQ8899」,可折抵模組費用$100!

● 量化交易超值方案!購買就送:【量化積木+台股進階】(總價值$800)

我過去一年的美股投資心得

昨天在XQ FB上有網友留言說:「台股看膩了,能不能來點美股的」

剛好去年為了準備與盈透證券的合作,有在該券商開戶,開始學著投資美股,今天是週末,就不分享策略,來跟大家報告過去一整年的投資心得。

先PO去年一整年的績效圖,再來分享這段歷程:

這是今天早上我截下來的盈透App裡我的帳號畫面,這應該是我過去三十年最高的年報酬記錄。

要開始投美股,我立下四大原則:

一、找具有獨特且不可替代價值主張的公司

二、這些公司的營業項目必須是我可以理解的

三、在這樣的公司定價錯誤時進場

四、在前三項原因消失時出場

我在前年底開始進場,一開始是買特斯拉,一買就被套,12月底股價從140沒有幾天就跌破110,當年尾牙我一講這件事,大家都笑我為了嘉實跟盈透的合作,犧牲真大。

不過我秉持上述的前三原則,一直等到去年第一季反彈回到200元以上,發現特斯拉的自駕系統沒有那麼快普及,就開始換股。

接下來剛好碰到矽谷銀行事件,嘉信證券從每股80元一路跌破50元大關,我因為工作的關係,長期研究嘉信證券,知道這是一家線上線下都做的很好的美國券商,然後我當時又覺得利率快到頂了,到時候他持有的債券損失應該會開始回沖,所以就在50元左右開始買進嘉信證券,後來在七月反彈回65元時獲利了結。

接下來公司開始研究生成式AI,我發現,這個科技的應用,最終會普及到很多領域,市場當時雖然開始在追逐AI相關個股,但我認為市場還是低估了相關個股最終在生成式AI普及後可以創造易價值,於是我陸續買了輝達,AMD及微軟這三檔股票,可惜前兩檔因為看到新創AI公司的產品可能比他們好而太早獲利了結,現在只剩微軟了。

最後再提一檔股票:諾和諾德 NOVO.B

這一檔生產前一陣子很紅的減肥針。

我同學去打了,打完之後還真的瘦了不少。

我問他有沒有啥後遺症?

他說就是食慾降低。

然後就是得一直持續打,一週一次。

我一聽,這太好了  就去盈透的APP上找看看能不能買到這家公司的股票。

後來發現還真買得到(盈透的帳號可以買到全球蠻多交易所的股票)

所以就買了一點點。

但買完後去算估值,我發現我算不出來,所以小賺一點就跑了。

賣完後才發現,這是用丹麥克朗計價的。

以上是我用盈透證券去投資美股的初體驗。

我接下來應該還是會持續用這四原則去投資美股。

現在可以用XQ下單到盈透證券去

(詳細介紹請參考這連結

我應該會透過XQ研究更多檔美股,擴大我的能力圈。

之後如果有啥心得,再上來跟大家報告。

低價轉機股的選股法?

最近試著自己建構選股策略的朋友變多了,看來有不少自己做功課的投資者,用【XQ選股中心】來挑出要進一步作功課的股票,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個我挑轉機股會用的選股策略,跟大家討論用【XQ選股中心】做功課的作法。

轉機股,顧名思義,就是先前不大好,現在好多了。

先前不大好,所以股價不高,估值不高,於是我訂了兩個條件:

一、收盤價小於50元

二、股價淨值比小於1.2倍

接下來是如何定義現在好多了,我是用月營收:

三、連續兩個月營收月增率都大於5%

四、連續兩個月營收年增率都大於5%

這兩個條件排除營收是季節性因素或出貨調整所帶來的成長,應該可以預示公司可能否極泰來。

接下來我訂了兩個基本面的過濾條件

五、毛利率大於10%

六、每股營收大於20元

這兩個條件可以確保月營收的成長,可以帶動獲利的好轉,低毛利及低每股營收的股票,月營收成長對EPS的貢獻就可能極其有限。

最後我再加上一個條件:不要虧太大

七、最近一季EPS大於-0.5元

因為如果單季虧太多了,就很難救了,就算業績變好,大家可能也覺得救不起來了。

用這七個條件去跑所有普通股,停損停利都設7%,過去七年的回測報告如下圖:

這樣篩選出來的股票,長期下來,的確值得進一步研究。

以昨天為例,共選出了三商人壽,興采,瑞智及湯石照明等四檔股票,我的作法是,一檔一檔去研究這些股票,看看它們後面是不是真的可以重返榮耀。

那可不可以直接把這個選股法拿下去實戰呢?

我通常會再加上一個交易啟動的要件,這個要件可能是技術指標黃金交叉,可能是籌碼顯示有特定力量進場,這個策略我用的是融資餘額創20日新低,加上這條件的回測報告如下圖:

這樣的選股策略,一年交易次數50多次,有穩定的勝率及報酬率,MDD也夠低,應該是有其一定的道理。

===

● XQ【盤後量化選股模組】($1,000) 完整介紹 ➤https://xqcom.pse.is/5k4232

● 首次訂閱享7天鑑賞期,首次購買輸入官方優惠碼「@XQ8899」,可折抵模組費用$100!

● 量化交易超值方案!購買就送:【量化積木+台股進階】(總價值$800)

 

技術分析用在中小型股是不是比較有用?

昨天在FB上看到有網友在吵:技術指標到底是對大型股還是小型股比較有用?

我想用一個選股策略來跟大家一起探討這個話題。

 

首先,我先介紹一個XQ系統內建的技術指標函數叫Techscore。

它的腳本如下:

SetBarMode(2);

// 利用多種指標, 計算多空分數
//
variable: count(0);

// 每次計算都要reset
count = 0;

//------------------ Arron指標 -------------------//
variable: arron_up(0),arron_down(0),arron_oscillator(0);//arron oscillator
arron_up=(25-nthhighestbar(1,high,25))/25*100;
arron_down=(25-nthlowestbar(1,low,25))/25*100;
arron_oscillator=arron_up-arron_down;
if arron_up > arron_down and arron_up > 70 and arron_oscillator > 50
then count=count+1;

//------------------ 隨機漫步指標 ---------------//
variable: RWIH(0),RWIL(0);
value1 = standarddev(close,10,1);
value2 = average(truerange,10);
if value1 <> 0 and value2 <> 0 then
begin
RWIH=(high-low[9])/value2*value1;
RWIL=(high[9]-low)/value2*value1;
end;

if RWIH > RWIL
then count=count+1;

//------------------ 順勢指標 -------------------//
variable:bp1(0),abp1(0);
if truerange <> 0 then 
bp1=(close-close[1])/truerange*100;//順勢指標

abp1=average(bp1,10);
if abp1 > 0
then count=count+1;

//---------- CMO錢德動量擺動指標 ----------------//
variable:SU(0),SD(0),CMO1(0), SUSUM(0), SDSUM(0);

if close >= close[1] then 
SU=CLOSE-CLOSE[1]+SU[1]
else
SU=SU[1];

if close < close[1] then 
SD=CLOSE[1]-CLOSE+SD[1]
else
SD=SD[1];

SUSUM = summation(SU,9);
SDSUM = summation(sd,9);
if (SUSUM+SDSUM) <> 0 then 
cmo1=(SUSUM-SDSUM)/(SUSUM+SDSUM)*100;

if linearregslope(cmo1,5) > 0
then count=count+1;

//------------------ RSI指標 -------------------//
variable: rsiShort(0), rsiLong(0);
rsiShort=rsi(close,5);
rsiLong=rsi(close,10);
if rsiShort > rsiLong and rsiShort < 90
then count=count+1;

//----------------- MACD指標 -------------------//
variable: Dif_val(0), MACD_val(0), Osc_val(0); 
MACD(Close, 12, 26, 9, Dif_val, MACD_val, Osc_val); 
if osc_val > 0
then count=count+1;

//----------------- MTM指標 -------------------//
if mtm(10) > 0
then count=count+1;

//----------------- KD指標 --------------------//
variable:rsv1(0),k1(0),d1(0);
stochastic(9,3,3,rsv1,k1,d1);
if k1 > d1 and k1 < 80
then count=count+1;

//----------------- DMI指標 -------------------//
variable:pdi_value(0),ndi_value(0),adx_value(0);
DirectionMovement(14,pdi_value,ndi_value,adx_value);
if pdi_value > ndi_value 
then count=count+1;

//----------------- AR指標 -------------------//
variable: arValue(0);
arValue = ar(26);
if linearregslope(arValue,5) > 0
then count=count+1;

//----------------- ACC指標 -----------------//
if acc(10) > 0
then count=count+1;

//----------------- TRIX指標 ----------------//
if trix(close,9) > trix(close,15)
then count=count+1;

//----------------- SAR指標 ----------------//
if close > SAR(0.02, 0.02, 0.2)
then count=count+1;

//----------------- 均線指標 ----------------//
if average(close,5) > average(close,12)
then count=count+1;

// Return value
//
TechScore = count;


 

這個Techscore函數是去計算現在有多少個常用技術指標是屬於多頭,有多少個還在空頭,這裡網羅了大家比較常用的像KD,MACD,DMI等14個指標。

這函數回傳的數字就是這14個指標裡,有多少個符合多頭的定義。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來設計技術指標出現買進訊號的定義。

我的定義如下:

value1=techscore;
value2=average(value1,10);
if value2 crosses over 5
then ret=1;

就是把Techscore作10日的移動平均,然後這數字突破5才算多頭。

接下來就是設濾網:

一、週漲幅要低於10%

二、近一日代操資金買超要佔成交量一成

我當初設計這個選股策略時,用的是低價中型股。

條件如下:

1. 股本大於10億

2. 股本小於60億

3. 收盤價小於60元

下圖是這些條件的回測報告:

這是一個有穩定勝率且MDD控制的很好,長期打敗大盤的選股策略,如果再加上更適切的條件,表現會更好。

但如果我把條件改成股本要大於60億,回測的結果也不差。

但各個數據就是比中型股都略遜一籌。

我個人的觀察是,的確技術分析如果參與者夠多,市場價格由供需雙方一起決定,比較不會被特定力量給扭曲,所以我濾掉了股本10億以下的公司。

但大股本的公司,散戶多,MDD比較難控制。

所以我在用技術指標寫策略時,比較傾向應用在中型股。

一點心得,供參考。

===

● XQ【盤後量化選股模組】($1,000) 完整介紹 ➤https://xqcom.pse.is/5jzws7

● 首次訂閱享7天鑑賞期,首次購買輸入官方優惠碼「@XQ8899」,可折抵模組費用$100!

● 量化交易超值方案!購買就送:【量化積木+台股進階】(總價值$800)

好公司業績開始開出來

我在尋找一種股票,這種股票過去獲利不差,連續5年都可以賺到兩元以上,但目前股價跌到60元以下,代表過去一段時間,前景展望可能不大好,但累計營收年增率又大於15%且大股東開始買超,這種公司可能屬於好公司而且業績又重新回到上升軌道,我會特別留意這樣的公司。

根據上面的概念,我寫了以下的選股策略:

一、毛利率大於15%。這樣營收開出來之後,盈餘比較可能有明顯的回升

二、連續五年EPS都大於2元

三、累計營收年增率大於15%

四、收盤價小於60%

五、大股東買超我用近一日關聯券商或關鍵券商買超佔成交量2%以上。

這個策略回測過去七年的回測報告如下圖:

如果拿掉2020年初那段新冠肺炎造成的大跌,這個策略的MDD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也有足夠的投資報酬,XQ的好朋友們都是屬於自己做功課的投資者,可以根據這個概念發展出自己的轉機股策略。

===

● XQ【盤後量化選股模組】($1,000) 完整介紹 ➤https://xqcom.pse.is/5jxp7u

● 首次訂閱享7天鑑賞期,首次購買輸入官方優惠碼「@XQ8899」,可折抵模組費用$100!

● 量化交易超值方案!購買就送:【量化積木+台股進階】(總價值$800)

千張大戶買進的中低價股

集保在每週末都會公佈前一週的集保相關數據,我最喜歡挑那些千張大戶增加持股,散戶在賣股票的中小型股,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個選股策略。

我的選股策略一共有七個條件。

首先要挑千張大戶在增加持股。

條件有兩條:

一、近一週大戶持股比例要增加

二、近一週大戶持股人數要增加

接下來就是定義什麼叫中小型股

一共設了三個條件

三、收盤價小於50元

四、股價淨值比小於1.5倍

五、近三年EPS平均大於1.5元

因為低價低估值但有一定的獲利才能吸引大股東或有心人士進場。

接下來另外設了兩個過濾條件:

六、三大法人持股比重小於5%。 因為法人不愛的個股如果千張大戶增加,代表真的是大股東或有心人士在買。

七、 週漲幅小於3.5%。因為如果拉上去了就未必有肉了,畢竟挑的是低價且法人不愛的股票,我怕碰到拉上來要出貨的有心人。

用這個七個條組合起來的選股策略,回測過去七年所有普通股,停損停利都設為7%,回測報告如下:

這個選股策略最大的問題在於勝率差強人意,導致空頭市場MDD會超過-20%,而且挑出來的都是冷門股,像是這一週就挑出永裕,倍微及盛弘等三當成交量都不到五百張的股票。

不過大股東持股人數及比例都增加,還是讓我有動力進一步去研究這些個股,所以還是把這個策略分享給願意作功課的朋友們。

===

● XQ【盤後量化選股模組】($1,000) 完整介紹 ➤https://xqcom.psee.io/5jv7jb

● 首次訂閱享7天鑑賞期,首次購買輸入官方優惠碼「@XQ8899」,可折抵模組費用$100!

● 量化交易超值方案!購買就送:【量化積木+台股進階】(總價值$800)

 

代操佔交易量連日均蠻高的中小型股

今天來跟大家討論,如何追蹤政府基金等委外代操體系的選股方向。

到去年11月為止,勞動基金運用局管的資金規模是6.5兆,比前年同期的6兆增加了5000億,光去年11月,運用局就新增了720億的資金分配給六家投信代操,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目前投信取得政府機關所屬基金的代操總規模達到9476億元,整體投信代操體系,是外資之外,台灣最大的市場參與者 。

這些資金透過投信操作,為了避免舞弊,也為了取得研究資源,主要都是下在各大券商的法人部,所以XQ每天統計前十大券商總公司的合計買賣超,用來作為代操資金動向的參考。

但前十大券商總公司每天進出的股票那麼多,怎麼知道這些股票是代操體系在買的呢?

我的篩選原則是:

一、公司基本要賺錢,政府基金不大買虧錢的股票,出事責任太大,大家擔不起

二、連續買超好幾天且佔當日成交比重夠高。代操佈局不會一天買完,會分好幾天買

三、基本上不會追高,但一旦進場,股價要跌也不大容易

四、沒量的股票基金通常不會買

所以我設了以下的選股條件:

1. 連續兩年EPS都大於1元

2. 近4日綜合前十大券商合計買超佔成交量15%以上

3. 週漲幅在0到5%之間

4. 五日均量大於100張

5. 近一日綜合前十大券商合計買超大於200張

另外我覺得大股東可能是外資比較有話語權,所以另外設了兩個過濾條件:

6. 股本小於50億元

7. 股價小於80元

下圖是用這七個條件去回測所有普通股,過去七年,停損停利都設7%的回測報告:

勝率68%,總報酬407%,算是接近實戰的策略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根據這樣的思維,打造自己跟著代操體系跟單系統。

===

● XQ【盤後量化選股模組】($1,000) 完整介紹 ➤https://xqcom.psee.io/5jpqq8

● 首次訂閱享7天鑑賞期,首次購買輸入官方優惠碼「@XQ8899」,可折抵模組費用$100!

● 量化交易超值方案!購買就送:【量化積木+台股進階】(總價值$800)